114年國中會考地科A++必勝攻略|必看!國中會考「地科最容易被忽略但最容易衝高分」的秘密!
114年國中會考地科A++必勝攻略|
必看!國中會考「地科最容易被忽略但最容易衝高分」的秘密!
很多同學以為地科很難記,結果乾脆跳過不讀。但事實上地科是自然科中「最容易在短時間進步且投報率最高」的一科,所念章節內容最少,但出題佔比卻和其他科目不相上下,其特點如下:
- 題型高度重複,知識點變化小,我們將幫你彙整歷年地科的所有考題重點
- 題目雖有問法上的變化,但出題套路皆同,如:潮汐、月相、太陽仰角的圖示資料
- 掌握每年必考主題+難題徹底理解,就能穩拿高分
正在衝刺會考自然科想搶高分的國三考生,若你有如下的狀況:模考已經A+、成績卡在B+、想突破地科瓶頸、家長與老師希望短時間補強孩子弱項提升信心,你!一定要看過自然科中決定你拿A++關鍵的地科重點整理!
◆歷屆會考自然各科題數分配表◆
年份 | 113年 | 112年 | 111年 | 110年 | 109年 | 108年 | 107年 | 106年 | 105年 | 104年 | 103年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題數 | 50 | 50 | 50 | 54 | 54 | 54 | 54 | 54 | 54 | 54 | 54 | |
分配 |
生物 | 13 | 12 | 13 | 14 | 14 | 14 | 14 | 14 | 14 | 14 | 14 |
化學 | 13 | 15 | 14 | 13 | 13 | 12 | 12 | 12 | 13 | 13 | 13 | |
物理 | 13 | 12 | 13 | 15 | 15 | 15 | 15 | 15 | 15 | 15 | 14 | |
地科 | 11 | 11 | 10 | 12 | 11 | 13 | 13 | 13 | 12 | 12 | 13 | |
地科佔比 | 22% | 22% | 20% | 22% | 20% | 24% | 24% | 24% | 22% | 22% | 24% |
一、 歷屆會考地科「最常考」主題前10名
歷屆會考地科出題次數 TOP10|「每年都考的知識點,你都搞懂了嗎?!」
出題主題 | 累計題數 | 常見題型重點 |
---|---|---|
等氣壓線圖 | 18 題 | 高低壓判斷、風向推理、颱風路徑與季風走向、冷暖鋒特性 |
天氣與氣候 | 14 題 | 溫度與降雨表分析、季風與洋流、溫室效應、聖嬰現象 |
月相 | 13 題 | 各種月相之月亮升起時間、農曆日期與月相對應、日蝕月蝕 |
地質作用 | 12 題 | 沉積作用、風化搬運、地層滑動、化石環境推理、岩層變化 |
地層年代判讀 | 11 題 | 岩層形成之先後順序、化石時代、斷層與地質作用推斷 |
板塊運動 | 10 題 | 中洋脊張裂板塊與海溝擠壓、地震火山活動、岩層年齡判斷 |
大氣組成 | 10 題 | 垂直氣層之溫壓變化、大氣氣體組成與比例、各氣層特色 |
地震 | 10 題 | 規模與震度差異、震央震源位置判斷、地震觀測資料解析 |
太陽仰角 | 10 題 | 仰角變化與緯度、影長與季節、地區與月份推理 |
宇宙 | 9 題 | 星系階層、行星順序、光年距離、類地類木星差異 |
切記!地科題目年年重複考這些,準備對就穩上A++!
二、地科歷屆累績「難題清單」總整理
歷屆會考地科難題表格彙整 | 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
知識點 | 累計題數 | 考什麼內容 |
出題年份/題號 |
答對率 |
太陽仰角 |
5 |
由仰角由大變小再變大情況判斷台灣地區當時的月份 | 113/31 | 31% |
緯度23.5內,其兩次太陽於正上方經過的時間長度為12個月 | 103/43 | 31% | ||
由竿影長不為0判斷太陽不會直射,判斷該地緯度高於23.5度 | 106/43 | 33% | ||
知曉南迴北回歸線內之地區可出現兩次正午太陽在正上方,並由月份出現在冬天可知是南半球地區 | 112/36 | 34% | ||
由所處緯度判斷夏至時如何調整太陽能板角度可被太陽直射 | 109/34 | 34% | ||
月相 |
3 |
給予兩月相來判斷此兩者間經過的天數,注意題目東西邊對調 | 104/45 | 32% |
由月亮與太陽之升起時間判斷可能的月象 | 105/39 | 35% | ||
知曉同一時間世界各地的月相都會一樣 | 108/49 | 39% | ||
板塊運動 |
2 |
完全清楚海洋、大陸地殼,地函岩石圈、軟流圈之判斷 | 110/44 | 36% |
知曉張裂板塊可以出現地震、火山、斷層,但不會出現海溝 | 107/40 | 38% | ||
大氣組成 | 1 | 知曉垂直氣層間高度增加之溫度變化,對流層降,平流層升 | 103/32 | 0.36 |
地層年代辨別 | 1 | 由地層形成之年份來判定某地質作用可能發生的時間 | 111/40 | 36% |
地震 | 1 | 震度與規模之判定 | 113/35 | 36% |
宇宙 | 1 | 知道太陽系八大行星距離太陽之遠近順序 | 103/54 | 38% |
洋流 | 1 | 知曉湧升流上升會使海洋溫度下降且讓漁聚集漁獲量增加 | 107/44 | 37% |
推理判斷 | 1 | 工業革命後大氣中CO2有明顯變化但O2卻無之可能因素判斷 | 113/50 | 35% |
天氣與氣候 | 1 | 聖嬰現象的原因與造成之現象理解 | 105/45 | 36% |
潮汐 | 1 | 由長時間觀測之海水面高度來判斷滿潮與乾潮時間 | 111/37 | 34% |
由數據可知,歷屆難題多集中在「太陽仰角」與「月相」的試題上,而此兩大題型的考試內容多已不斷重複,但各種題型都有必定可拿分的解題技巧,要將地科題目全拿,不單要細心謹慎,更要理解這些常考難題的背後原理,懂原理、學技巧,才是真正考試穩定度大增的關鍵!
三、最後黃金階段,地科全對的4大提醒|地科老師絕招傳授
- 這三者幾乎年年出,且越來越多圖表題
- 推薦做法:把風向圖、仰角圖、月相圖全部畫一過,自說一過
- 練過的模擬考題,題目圈起來,手從第二次從圖推理
- 例如:「風化 → 搬運 → 沉積 → 成岩」
- 用題目配圖解釋,自己說出各名詞之變化差異項目與圖像關聯
- 聖嬰與反聖嬰、鋒面變化、海洋流、溫室效應皆須全面了解原因與現象
- 推薦做法:一次整理「冷/熱」「乾/溼」的四格列表,且配合現象的流程圖示
- 錯題觀念筆記整理,分類整理「我還有搞不懂的地方是……?」
- 針對還會在模考寫錯的問題,找出為何錯、哪句話看不懂、如何破解
四、拿下A++地科滿分攻略全公開
歷屆會考「地科」必考重點總整理 | ||
---|---|---|
知識點 | 累計題數 | 考試內容 |
等氣壓線圖 |
18 |
|
天氣與氣候 |
14 |
|
月相 |
13 |
|
地質作用 |
12 |
|
地層年代辨別 |
11 |
|
板塊運動 |
10 |
|
大氣組成 |
10 |
|
地震 |
10 |
|
太陽仰角 |
10 |
|
宇宙 |
9 |
|
潮汐 |
8 |
|
溫室效應 |
2 |
|
洋流 |
1 |
|